4月12日,德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正式開館并向社會免費開放。展館展出了民間文學、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民俗、傳統醫藥、傳統手工技藝等眾多德宏經典非遺項目,多樣的非遺互動體驗,讓市民和游客連聲稱贊、流連忘返。
德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位于芒市金孔雀大道德宏州文化館三樓,展館面積906平方米,是以展示、傳播為主要功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展示館。展館設計根植于傳統非遺文化,不僅是對非遺文化的簡單展示,而是采用多種現代展陳方式和手段,多方位、多視角陳列展出了德宏州的非遺文化。
該展館是州文化館打造德宏州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平臺,也是對外展示我州非遺保護利用和傳承成果的重要載體。作為全州非遺保護的工作者,州文化館將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為非遺作品注入新鮮血液,將文化和旅游相結合,并進行大力宣傳,讓全州人民及外地游客了解我州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守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民族文化瑰寶。
展館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德宏州國家級非遺項目展示區,德宏州五種世居少數民族服飾展示區,云南省級項目、國家級傳承人走廊展示區。除非遺項目主展區外,二樓還設有文創產品展示區。開展當天,文創產品展示區進行了傳承人活態展示,傣族織錦、景頗族織錦、阿昌族戶撒刀、阿昌族銀器、傣族銀器、葫蘆絲、傣族果雕、傣族制陶技藝輪番進行展示,現場觀看、購買的群眾絡繹不絕,拉近了群眾與非遺文化的距離,喚起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
圖文來源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江蘇網上科普展示館(www.jskp.cn)上線試運行。江蘇網上科普展示館作為國內規模領先的虛擬全尺寸建模展示的網絡科普展示館,從立項、論證、規劃到建設完成共計64天,展覽面積同比實體展示館達到9000㎡。
時隔170余天后,故宮博物院的室內展廳再次打開大門。珍寶館、鐘表館和慈寧宮、東西六宮等常設展廳一早開門迎客,午門雁翅樓展廳、武英殿和文華殿等臨時展廳則將隨著新展覽逐步恢復開放。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會展臺設計、展會策劃、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搭建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
大連自然博物計劃對軟骨魚展廳和硬骨魚展廳進行局部改陳,由于必須進行封閉施工,所以,經研究決定2020年12月7日起臨時關閉軟骨魚類、硬骨魚類展廳及水生脊椎動物展廳。2021年1月5日恢復開放原軟骨魚類展廳及水生脊椎動物展廳,原硬骨魚展廳重新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各地根據當地疫情情況陸續恢復開放博物館,近日,備受矚目的漳州市博物館新館8月19日面向社會免費開放部分展廳。
蒼南首個核電特色展廳-“綠能小鎮展廳”正式開館了,在展廳你可以找到“浙江三澳核電項目如何落地? 蒼南綠能小鎮整體規劃是什么樣? 有著怎么樣的發展歷程? 如何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基地? ”。
開展廉政教育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一環,而廉政教育展廳中心的出現,是黨員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陣地,是廣大群眾培養廉潔意識、弘揚清風正氣的重要場所,為使廣大黨員干部在全區第22個黨風廉政教育月期間,足不出戶、身臨其境參觀市廉政教育中心,市紀委監委依托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哈密市紀委監委網站和“哈密紀檢監察”微信公眾號上分別推出線上VR虛擬展廳,方便廣大黨員干部隨時隨地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增強廉潔從政意識,切實筑牢拒腐防變思想堤壩。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也是最大的光伏展會——SNEC組委會于近日發布參展商征詢意見函稱,原定于2022年5月24-2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SNEC 2022上海光伏展不得不延期舉辦,初步日期定在2022年12月27-29日。
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大會決議確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屆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以“端牢中國飯碗 共筑全球糧安”為主題的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本周開始進行。區教委、科委、商務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農業農村局、婦聯共同組織,在我區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通過開放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科技成果等相關科普展廳,供社會組織、學校團體學習參觀。